|
适应、高效、生态丨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益阳医院设计这三点全占了 二维码
来源:医用钢制门厂家网址:http://www.sd-huanlin.com 入口效果图 在设计伊始,即明确了建设绿色医院建筑的目标和实现适应性、高效性及生态性的设计原则。 益阳医院的规划结构为南北走向。门诊医技楼(以下简称门诊楼)在东侧,病房楼在西侧,靠近山林生态区,裙房在东、南侧迎向市区人流,南侧为主入口广场。北区利用平坦的山坳作为疗养和养老基地,最北侧为职工住宅。项目充分呼应和利用现状条件,一次规划,分期实施,以节约资源并为未来扩建提供可能性。 场地设计充分利用地形,将10m的高差分成两块台地,既减少土方量,又使医疗区建筑有两个地面层,门诊、急诊主要入口层均相邻城市道路,便于使用。另外,对原低洼处进行有限的整理,利用高差错层布局,形成半地下空间。负一层主要作为后勤和地下车库使用,各个入口均平进平出,节省土方量的同时便于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。 立面效果图 行政办公区位于东北角,便于医院区和疗养区的综合管理,并设置独立的出入口,免受医疗流线的干扰。视未来两区协同发展的情况,可以扩展医院功能至北区,也可以把南区病房楼共享为疗养康复部分,便于医院区和疗养区的资源共享。
首先是利用高差预留地下发展空间。通过大开挖建设约30000㎡的半地下空间,负一层屋面形成平整的南广场,在东侧呈现的则是地面层,分别设置门诊、急诊入口。南广场下的预留空间可暂时封闭,随二、三期病房楼的建设,可作为停车场使用。
利用架空层布置的屋顶花园效果图 由于医院功能的复杂性,设计伊始,通常含有具体数据和参数的任务书并不全面,设计时尤其需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,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变化以及建筑全寿命过程中的应变需求。
门诊由4个单元模块组成。每个模块都为二次候诊方式,患者从医疗街来到一次候诊厅,等候叫号后进入二次候诊走廊。围绕医疗街布置主要交通核心,疏散楼梯和卫生间贴边设置,形成稳定的服务核心。服务核心之间为完整的使用空间,作为候诊大厅和便民服务等,利于不同门诊单元的调换。
以医技科室为例,考虑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,设计应简化流程,缩短距离,把相关功能科室相邻布置,如外科与门诊手术、放射科,内科与检验科、特检科,手术室与血库、病理科、ICU等。尤其是医技科室模块,可考虑采用大空间的设计,为实现这种相关科室邻近布置提供便利。
医疗街是大型医院较多采用的二次分流模式,依据功能分区和医疗流程,医院以“H”型整合门诊、病房和医技医疗街,强化了医疗街的可识别性,缩短了患者由门诊至医技的流线,便于医技资源的共享。
医院将急诊布置于负一层,单独成区。平时门诊楼白天运营夜晚关闭,夜晚单独开放急诊区,便于管理,可降低运营成本。遇到重大医疗事件时,可将急诊区封闭,作为急救中心使用,不影响门诊楼的正常运营。 医院在负一层布置了物流入口、中心药房、中心供应室等,设计了“人在地上走,物在地下流”的立体物流系统。
围绕在优美的生态坏境中湘雅三院益阳医院 医院在建设绿色医院建筑过程中,优先考虑了被动技术的应用。
光环境设计的特点是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立面开窗和遮阳形式。南立面采用水平遮阳反光板,横向开窗。遮挡高度角大的南向阳光并改善室内采光。东、西立面采用垂直遮阳,竖向开窗,遮挡高度角小的早晨和近傍晚的阳光。
“吕”字形平面布局,使建筑南北面保持风压差,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,部分房间通过天井解决通风。
一是屋顶花园既可提供休闲场所,又改变了顶层的保温隔热性能,改善了医院的“小气候”;二是立面结合遮阳构件作竖向绿化,可同时起到遮阳、降温、景观的作用;三是在南向和东向的底层,借鉴了湖南民居吊脚楼的做法,一层局部架空,不仅降低区域温度缓解热岛效应,还可兼做入口门廊使用。
文章分类:
公司动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