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在一次采访中,王健林语出惊人,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,他表示想做首富是对的,“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,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。”
殊不知,在医疗界王健林也进行了“小动作”:投资150亿,建三所民营高端医院,分别为
200张床位……500张……1000张……
从这样的“小动作”看出,民营医院一定有可投资、可发展的无限可能,但是多数民营医院并不像公立医院拥有三甲医院的目标,虽有国家政策支持,但基于建设资金都是医院自筹,所以难度可想而知。目前很多投资者都想进入医疗市场,招聘专业的医院筹建项目小组,但在医院的复杂性面前,发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……
有人说,可直接招聘当地的一个有经验的院长;
有人说,引进港台或国外已经成型的建设管理模式;
还有人建议,与公立医院合作……
以上的建议其实都有可取之处,但究竟哪种方式更加适合自己的医院呢?别急,建民营医院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:
前期筹备阶段,主要工作为选址立项、报备审批、招标设计单位;基础设施建设阶段,主要工作为施工建设、装修设计、医用家具及医疗设备采购等;运行筹备阶段,主要工作为人员招聘、制度建设、岗前培训。而在前期筹备阶段需要明确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,对医院有一个清晰的定位,包括医院规模、医院的经营性质、医院的专业方向、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式、医院的发展方式等等,然后再开展医院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。
无论民营还是公立医院都是集公共建筑、居住建筑、工业建筑等多种特点于一体的,必须结合医疗工艺设计,否则后期就会影响到医院的运营。
第三,医院新建、改造、技术装备都与医院品牌的建立密不可分
高质量和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才是医院长远经营的关键,其核心在于医疗技术、医疗设备、医疗人才,每一项都与医院建设离不开,功能空间的设置,小到一个护士站的位置都与医院的经营策略有关。
不得不说,目前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较之前虽有极大的改善,但依然相对较小。国家近些年出台很多政策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有一定帮助,但各地政府政策相对有所区别,决不可摸着石头过河;民营医院行业信誉度相对三甲公立医院比较低,选择建设何种规模、何地建设,避免与当地强势公立医院产生竞争,值得思考;改造的民营医院通过对空间设计等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,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。